中国古代建筑屋脊上的兽形装饰。在正脊两端的称为正吻,根据其形象的不同又可称为鸱尾、鸱吻或吻兽;在垂脊和戗脊端部的称为垂兽和戗兽;在转角部岔脊上的众多小兽称为仙人走兽;仔角梁头上有1枚套兽;重檐屋顶的下檐正脊在转角有合角吻兽。 [1]
由于在佛教里,奇数表示清白,所以在屋脊上装饰的跑兽大多是奇数。明清两代有明确规定,**除皇宫太和殿(金銮殿)的跑兽用十个外,其他建筑上都要用奇数,数目因建筑的等级而相应增减。在州县的建筑中,带有龙、凤的很少,数目一般都在五个以下。宁远在清代是州级建制,古城城楼垂脊上有天马、海马、狮子三个跑兽,蓟辽督师府、城隍庙中也是如此,只有供奉孔子的文庙中主要建筑是五个跑兽。而北京天安门、曲阜孔庙大成殿、承德外八庙大雄宝殿等建筑因其地位的神圣而有九个跑兽。